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北斗建设与应用为核心的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最新发展状况和形势,阐述了当前产业链集聚发展与产业布局情况和未来方向,重点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北斗的应用和疫情对产业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论述,并研究提出了疫情后北斗领域发展的新机遇及举措建议。
一、 当前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以北斗建设与应用发展为核心的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是融合了信息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的复合型“高精尖”产业。该产业以卫星定位等导航技术为核心,以时间空间信息服务为内容,包含导航卫星、芯片、接收模块和终端的研发制造,时空信息的采集、处理、融合、发布和应用系统。导航与位置服务发展也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光电子制造等新兴技术的主要载体和应用形态。
近几年,该产业产值逐年稳步增长,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并呈现出多技术融合、多产业融合、应用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据《2019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3016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18.3%。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1069亿元人民币,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5.44%,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2019年以来,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在工艺和性能方面也进一步向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看齐。根据我们最新统计研究分析,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含智能手机),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达7万件,保持全球第一位。除国内行业和大众市场广泛应用外,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产品已广销海外,仅北斗高精度终端、板卡等产品的海外市场年营收已超过亿元。但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内改革调整、行业采购下降、新增市场放缓、跨界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总体营收增长放缓。据全年初步统计测算,总体产值规模在3348亿元左右,较2018年增长11%,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增速下降明显,同比仅增长6.33%,达到1137亿元。
2020年,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国家综合时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启动,以及国家“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的实施,产业正迎来“北斗+”和“+北斗”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高潮,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入国内“标配化”发展和全球服务推广的新阶段,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产业链集聚发展与产业布局
在产业链发展方面,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包括上游基础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等环节;中游各类终端集成产品和系统集成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等环节;下游基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及运营服务等环节。目前,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良性发展的内循环生态已基本形成,但与国外相比产业链综合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随着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和群体壮大,各环节国内企业自相竞争性持续加剧,特别是在终端集成环节,多年的市场积累使终端需求逐渐稳定,终端价格稳中趋降,高水平产品研发创新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压力将更趋明显。而下游的应用与运营服务发展则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也符合北斗与其他领域技术及应用融合发展的市场大趋势,这在极大程度将促使上游和中游的产品提供商,向集成服务商和运营商的转型发展,从而将推动下游应用与运营服务环节的快速成长。
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国内基本形成了以珠三角粤闽深、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江浙沪、华中鄂豫湘、西南川渝陕五大产业聚集区。这些区域以重点城市为带动,结合地方自身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特色优势,或以重点扶植龙头企业,或以推进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集聚为主要手段,逐步形成了产业链全面布局,并大力促进了北斗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了区域产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统计分析,2019年五大区域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累加已达到2671亿元,在全国总产值中占比高达79.8%。
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2013年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预计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而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即将全面建成、面向全球化服务,以及国家战略实施和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迈向崭新的发展布局阶段。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北斗系统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围绕综合时空体系建设,迎来由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带来的升级发展变革。
未来,北斗与5G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加速实现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时空信息为核心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产品,必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位置服务中,大规模进入到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刻且深远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新兴的巨大市场。北斗“融技术、融网络、融终端、融数据”的全面发展,也必将形成一个个“北斗+”创新和“+北斗”应用的新生业态,成为国家综合时空体系建设发展全新布局的核心基础和动力源。
三、 北斗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及疫情对产业的直接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用方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殊战斗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时空基准和定位导航服务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界快速响应,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为抗疫一线提供时空精准服务。
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提供了高精度、点对点的时空服务保障,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为两座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眼下在我国重点战疫区域内,有上百架10公斤至1.5吨载重无人机根据需求,将一线急需的医疗和防疫物资在北斗的定位导航下,精准送到医护人员手中。交通运输部还通过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入网的北斗车载终端,向600余万入网车辆持续推送疫情信息,推荐道路行驶及运输服务信息。疫情期间,面对迅速增长的物流配送压力,全国各地数十万台北斗终端也进入物流行业,为智能无人快递物流车、配送机器人等提供精准自动导航服务。此外,以网约出租车、公交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大众导航位置服务也在疫情期间为公众安全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疫情对产业的直接影响方面,据了解,自2月3日结束延长假期以来,具备良好防护保障条件的北斗领域企业已纷纷复工复产,但为避免万一出现员工疫情,企业会完全停工瘫痪,因此除必要情况的集中办公外,大多数企业主要采取员工在家线上办公的方式,导致研发实验和生产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整体经营效率也相对较低。企业当前主要安排的工作多是春节以前签订合同任务,且也只能执行部分研发和准备性工作,存在合同任务执行预期拖延的情况。
通过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交流沟通,我们认为,当前产业面临的主要影响和企业将面对的实际情况:一是,预期未来疫情发展及结束,至少会给企业带来三个月左右的压力期,该期间或无法获取订单,或原订单执行成本显著增加,导致企业考虑当前自救手段主要是降低成本,而最大的成本是无订单下的人员成本,且在没有订单预期的情况下企业不会贸然开展新品研发。二是受疫情防控工作等宏观因素影响,政府和企业原计划项目及有关工作,以及市场发展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暂缓甚至暂停情况,同时企业自身经营和产业整体运行效率也明显下降,至少导致上半年企业预期效益难以实现。三是,普遍认为此次疫情会造成行业一定程度洗牌,原因主要是判断疫后原政府采购资金压力加大,而且非政府性需求市场热点也会转移,预期订单肯定会减少;这也会导致上下游供应链合同违约或延期造成的已支出成本增加甚至损失。
四、 疫情后产业发展的机遇
2020年是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之年,国家将大力宣传北斗建设成就,推广北斗全球系统应用发展,推动北斗服务国家高质量经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和“军民融合”。2020年也是《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完成之年,同时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的起步之年。北斗未来将迈向综合时空体系发展,产业将带动形成数百亿规模的时空信息服务市场。这是宣传和推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也是北斗企业集中展示推广其优秀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市场机遇期。
此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在公共应急事件管理、重点人员物资监控、智能化城市运行保障、无人化物流及出行服务、时空大数据挖掘应用等方面信息化建设能力水平不足。而这些都恰恰是北斗应用和时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创新方向和重点服务领域,预期将在疫后一定程度引发新的应用创新高潮,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公共应急事件管理方面,重点方向是以时空信息关联为主线,充分整合交通、公安、医疗、消防、救援、城管、物流等已有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指挥等功能性平台,真正形成配合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信息一体、语言一致、跟踪无缝、指令到端的综合态势感知和应急政务调度总枢纽,并打造具有信息化、系统化、一体化、多元化、智慧化、集约化的综合政务服务总平台。
在重点人员物资监控方面,重点方向是结合平台整合改造,通过软件或云服务接口,进一步升级或更替已有物联网终端、车联网终端、个人手机终端、警务通城管通等专有终端,实现应急扩展功能,并鼓励开发和生产储备适用于应急情况下的简单化、低成本、易操作、好部署、多源连接或联网的时空信息采集终端。
在智能化城市运行保障方面,重点方向是充分结合现有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建设基础及其所实现的服务功能效能,主要利用成熟的北斗时空技术和解决方案,强化或拓展民生服务保障智能化基础设施和在线平台能力建设,如推动北斗+市政管网、北斗+智慧施工、北斗+远程医疗、北斗+食品安全、北斗+物流储运、北斗+居家养老、北斗+文教旅游、北斗+远程办公等创新发展。
在无人化物流及出行服务方面,重点方向是加快推进智能网联车和工作型无人机发展,基于北斗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应用,依托互联网运营平台,扩展车辆导航、无人机(车)配送、定制公交、智能网约车、共享单车、自助导医导游等在线式商业化服务能力和规模。
在时空大数据挖掘应用方面,重点方向是依托物联网、车联网、移动通信及互联网等用户群体和信息载体发展,结合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安全与管理,以时间空间信息为线索实现大规模数据的综合采集、处理、挖掘、判断、分发,从而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精准、更加透明、更加便捷的行政管理运行决策信息支持,以及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信息服务。
五、 “战疫”中服务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
1、重点关注企业减员和人才流失风险,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企业尽快有序复工复产。北斗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本次疫情受影响最重的消费类企业不同,企业工作方式和经营形态以研发和销售业务为主,房租和订单化生产成本不是主要矛盾。政府应积极采取鼓励和补助措施,从稳定企业人才为主角度考虑,尤其是异地户籍和在外地工作人才的复工就业保障。
2、主动关注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和已签订合同的执行情况,防范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无赔偿违约或部分违约。适当条件下,研究考虑明晰法律解释或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违约纠纷,必要时可利用企业信用体系进行约束性保障。
3、加大政府引导市场的力度,研究出台若干激活市场的政策措施,重点包括继续落实原有政策计划项目、增加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集中采购项目计划等,给予企业对未来市场订单的预期,从而提升企业坚守维持和再投资项目的信心。
4、利用疫情防控行业难以全面业务运转的难得间歇期,鼓励企业“抬头看路”和“操练内功”,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创新项目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同时,以政府主导重点组织开展为国家、地方或行业发展提供支撑的战略研究或规划类课题,依托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组织开展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相关研究工作,并广泛征集采购相关科技和产业研究成果,为指导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做好研究储备。